過往消息
中心主任接受《點新聞》訪問
中心主任李樹甘博士接受《點新聞》訪問,討論如何解決跨代貧窮問題。 訪問節錄: 問題一:「共創明Teen」計劃可解決跨代貧窮? 李樹甘:計劃是好的,透過師友配對,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做到政商民三方合作,並協助青少人建立正確理財觀念及個人發展規劃,可是計劃只是為期一年,如何持續有效才是關鍵所在。為了減少跨代貧窮,政府應該訂定「減少跨代貧窮路線圖」包括何時將兒童貧困及深度貧窮減少一定的數量,為如何達至目標,當局才能朝着目標推出政策。此外,政府要多元、精準地支援相關家庭,重建社區上積極的鄰里關係,透過鄰里之間的互相支持,蓬勃發展社交網絡對貧困兒童成長同樣有好處。 問題二:你的父母如何 你的日子也必如何? 李樹甘:推動家庭有善政策有助解決貧困父母時間不足的問題,然而,如何為家長提供教育子女的訓練也是必須的事。由於貧窮家庭的家長重視子女教育,他們往往側重於學業發展,有機會忽略全能發展,如科技、品格、待人接物方面的培育,建議政府利用家長關心子女發展作為原動力,提供訓練及支援,讓家長對子女的管教及教育更有質素。 問題三:「書中自有黃金屋」 多讀書可脫貧? 李樹甘:教育能否做到扶貧取決於兩個要點:教育出來的效果是否合乎社會預期?社會的經濟是否與之配合支持?學生接受教育後能否被社會所吸納,經濟包容量等都是考慮因素,儘管教育局對學生的教育有不少着墨之處,可是這並非一個教育部門可以全面處理的事,為了做到多管齊下及多元學習,政府應該推動大學、家長、商界三方合作,增加學生職場軟實力,讓他們更能被社會吸收。 報導連結
李樹甘博士研究建立量度「結構效率」的統一框架
項目名稱:結構效率測量的統一框架:理論與應用 資助來源:研究資助局2021/2022年度本地自資學位界別競逐研究資助計劃下的「教員發展計劃」 首席研究員:李樹甘博士(經濟及金融學系署理系主任、副教授,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資助金額:HK$1,036,250 項目年期:24個月 經濟及金融學系署理系主任李樹甘博士獲研究資助局撥款資助的項目名為「結構效率測量的統一框架:理論與應用」。他說,量度效率,特別是群體效率(又稱結構效率structural efficiency)的應用研究,在香港公私營部門不太普遍,但這對公營部門和商界十分重要,因為它能找出低效率的源頭,有助制訂更佳的資源投放決策。 李博士接受《樹仁簡訊》訪問時表示,效率是公營部門能否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投入達致政策目標,公司和行業能否維持盈利能力,以及經濟區域內部和跨經濟區域的資源能否分配得宜的關鍵。所謂效率,是指生產單元的當前表現,與生產單元可以執行的最佳表現的對比;而低效率是指生產單元未達到其所能達到的最佳表現。 李博士說,找出一個群體效率低下的主要來源,不但有助決策者制定解決該有問題生產單元的正確措施,有時候也可以讓決策者衡量群體效率還有多大的改進空間。「目前,有關效率的應用,主要關注個體效率,而不是整個群體的效率。因此,我們開展的項目旨在開發一套統一的框架(framework)來衡量群體效率,即結構效率。」 現存的結構效率理論框架,包含了4個詳盡且互斥(mutually exclusive)的組成部分(括號內者): (1)單個生產單位內部投入的利用效率(總技術效率); (2)單個生產單位內產出組合的效率(總分配效率); (3)子組內資源分配的效率(組內再分配效率); (4)子組間資源分配的效率(組間重新分配效率)。 但現時應用此理論框架有非常大的限制,包括需假設固定價格、同質性的生產技術、可移動的投入、以產出為生產目標等。 李博士說,以公立醫院為例,通常公營服務有固定產出服務指標,所以會先定了產出再看使用投入的效率,但研究私人企業的時候則不能這樣做。以餐飲業為例,由於連所集團分店的規模是已經固定了,所以只能從聘用員工方面,即僱用多少人為最佳選擇,去量度效益。過去的相關研究,由於沒有詳細考慮到這固定情況,導致決策錯誤,未能將效率轉為最大化。 在區域經濟上,李博士指出,內地各省市擁有的資源、技術和價格也截然不同,有別於香港的公立醫院和餐飲業,因此,他會因應中國內地的情況,建立另一個量度框架,以期能作出準確的量度,協助中國內地各地區提升結構效率。 李博士的研究團隊計劃建構的統一框架,是在現存的理論框架的基礎上,把不同的價格、不同的生產目標(不同的向導)、異質性的生產技術和不可移動的(固定的)投入,即把因應不同部門/行業和情況作出的假設,整合到框架中。這個新框架會應用於以下3個實證案例研究: (1)公營部門——香港公立醫院部門,其政策目標包括固定產出與服務數量; (2)中國內地區域經濟,包括異質性技術和價格; (3)香港餐飲業,包括以固定投入運作。 李博士的研究分3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整理好理論的框架。第二階段開始收集數據和程式編寫。第三階段是估算效率和分析數據。不同階段的工作有可能同時進行。 對於在研究中將要面對的困難,李博士表示,訂定框架理論需要艱深的數學模型與程式編寫,幸好共同研究員李崇高博士(Dr. S.K. LI)是這方面的專家。此外,實證研究的時候,需要蒐集企業/機構業務的詳細資料,例如:各分店或機構的面積、租金、員工數目等。在第五波疫情前,他已取得一些企業的同意,提供相關資料;但疫情爆發後,收集數據有一定困難。 談到今次研究的應用性,李博士表示,理論上只要有投入和產出,無論是公營機構、私人企業,以至於學校,都能應用他的量度框架,把有限的資源作出最合適的調撥,從而令效率最大化。「相信我們的研究能有助高層管理人員善用資源,使公司達致最有效率的運作。而政府官員和商界從業者也將能更了解其結構效率,因而能做出卓越的策略規劃。」 原文連結:《樹仁簡訊》2022年5月及6月號 – 李樹甘博士研究建立量度「結構效率」的統一框架
第八屆家庭學術研究發布論壇2021 : 塑造子女品格.父母從何做起? 暨「青少年易地而處價值觀承傳及社交取態」結果發布
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將在12月18日(六) 下午三時,聯同七間社福機構,一起聯合在FACEBOOK LIVE 直播「第八屆家庭學術研究發布論壇2021: 塑造子女品格.父母從何做起? 」。邀請你一起在FACEBOOK 參與收看。 論壇專頁: http://www.familyvalue.org.hk/research2021.html FACEBOOK LIVE直播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79059116708948 在人際的溝通之中,同理心有相當重要的角色。「同理心」的意思是指能易地而處 ( be in another man’s shoes) ,切身處地理解他人的情緒,感同身受地明白與體會身邊人的處境及感受,並可以適當地回應其需要。在家庭生活中的兩代相處,這種同理心、易地而處的思考能力非常重要,是兩代成員彼此建立健康家庭關係所需要的重要性格質素。家庭中的父母需要擁有同理心去陪伴子女成長,子女亦同樣需要有易地而處理解他人的能力。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今年研究上述有關的家庭溝通課題,以探討當中的父母角色和任務,以及青少年子女的心聲和看法, 為未來在社會服務機構、教會及學校中的家庭親職教育提供方向及啟示。
第七屆家庭學術研究暨論壇
第七屆家庭學術研究暨論壇 子女交朋友,父母都有角色? 暨「父母教養:子女朋友的質與量研究」結果發布 2020年11月21日(六)下午三時 聯同 20 間機構 FACEBOOK專頁同步視像直播 獨立研究單位: 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合共35間中學參與研究) 程序 (A) 歡迎 (B) 「父母教養:子女朋友的質與量研究」結果發布 ~ 李樹甘博士 (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C) 嘉賓傾談環節 – 回應研究結果對父母在青少年仔女結交朋友的角色 ~ 主持: 香港明愛家庭服務高級督導主任 余紀讓先生 分享嘉賓: 湯修齊先生 MH, JP – 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前主席 麥潤壽先生 BBS,MH – 麥潤壽教室 創辦人及行政總監 李樹甘博士 – 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D) 總結 合辦機構 (排名不分先後): 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香港基督徒心理狀態、信仰生命及社會參與研究結果發佈
明光社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委託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進行「香港基督徒心理狀態、信仰生命及社會參與研究」,並在十一月六日的研討會「逆境.重建.復原」中發佈結果。詳情請見《時代論壇》有關報導。
「親子財商大使」教育推廣計劃 2020/21
財商教育協會開展「親子財商大使」教育推廣計劃 2020/21,於2020年10月16日舉行問卷調查發佈會暨啟動禮。詳情見有關報導。
中心主任獲邀出席「中美博弈-美國終止香港特殊經濟待遇的影響」視像講座
中心主任李樹甘博士於2020年8月29日獲邀出席由港九勞工社團聯會主辦「中美博弈-美國終止香港特殊經濟待遇的影響」視像講座,與廣州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張雲博士一同分享美國終止香港特殊經濟待遇的影響。(講座原訂於2020年7月18日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