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消息

《宣教:昔日故事,未來想像》 座談會暨新書發佈及導賞活動

2024年是香港神託會轄下靈基營建成一百周年。靈基營現時為二級歷史建築,本身極具保育價值。有見及此,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BEPP)與香港神託會(以下簡稱神託會)合作,進行「香港神託會—靈基營100周年研究及推廣計劃」,經過接近一年時間的研究,BEPP與神託會於2024年12月28日於靈基營舉行「靈基100周年宣教‧文化‧保育座談會暨新書發佈會」,向公眾介紹計劃成果《靈基壹築:見證百年香港社區故事》,及研究過程中有趣發現。 《靈基壹築:見證百年香港社區故事》由BEPP主任李樹甘博士主編,宏恩基督教學院助理教授兼BEPP研究員林皓賢博士連同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兼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德詩婷博士(Naomi Thurston)和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助理講師霍揚揚博士合作撰寫。是次坐談會上,首先由神託會主席劉應彬先生致辭以及由靈基學校校友林世忠牧師分享當時的生活點滴。及後李樹甘博士分享了基督教在香港不同年代的社區參與,與及宣教士工作與香港社區發展的關係;神託會行政總裁余振達博士與林博士及德詩婷博士以清談方式,分享了他們的發現及觀察所得,強調靈基在香港社會變遷中的重要角色。座談會最後,由「港識多史|香港歷史社會研究社」創辦人黎善珩先生談及靈基營的保育及文化遺產議題,作為導賞活動前的導論,隨即開始歷史導賞活動。導賞活動分為四條路線,詳細介紹這座建築物的中西合璧特色及其不同時期的用途變遷。參加者對這處百年古蹟的人文故事尤其感興趣,例如學生在逃課時躲在榕樹下休息,以及連接校長宿舍的百年歷史木梯等。活動反應熱烈,充分展現了聽眾對香港歷史遺產保育的高度關注。 是次座談會逾90多人出席,座無虛席,體現靈基營之良名遠播。

Read More »

研究團隊發表效率測量模型構建的研究成果

研究團隊於UTD24頂級學術期刊「運籌學」(Operations research)發表題為「常規可變規模收益生產前沿和效率測量」(Regular Variable Returns to Scale Production Frontier and Efficiency Measurement)的學術文章,分析了常規可變規模收益生產技術的構建及其效率測量的應用。有關研究為研究資助局2021/2022年度本地自資學位界別競逐研究資助計劃下的「教員發展計劃」資助項目「結構效率測量的統一框架:理論與應用」(UGC/FDS15/E02/21)成果的一部分。 論文摘要(英文):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empirical production frontier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he variable returns to scale frontier, has a convex technology set and displays a special structure in

Read More »

香港教育城 – 家長講座(五)︰提升子女競爭力的秘訣

身處急速發展的社會,青少年經常要面對各種競爭和挑戰,包括學業成績、職涯發展、個人情感、人際關係等等,即使家長希望伸出援手,往往也是無從入手。有見及此,香港教育城將舉辦青少年成長講座*,主題為【家長講座(五)︰提升子女競爭力的秘訣】,向家長講解培育青少年競爭力的策略。 日期:2024年5月25日(星期六) 時間:上午10時至11時30分 形式:網上Zoom直播 語言︰粵語 講者:李樹甘教授(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報名:https://www.hkedcity.net/eventcalendar/event/66260dd6cc9f9339388c0156 如有任何查詢,可電郵至evanfan@hkecl.net與教城聯絡。 *家長完成講座後,可獲發電子證書乙張。

Read More »

離婚再婚輔導服務及家長學堂成效評估研究 暨 「不一樣的家庭」家長手冊發佈會

明光社自2016年起致力為離婚、再婚人士,以及其子女提供輔導和支援服務,希望幫助他們過渡逆境,重建盼望。本社得到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與家庭議會的資助,於2023年4月起推行「兒童為本」離婚再婚家長及子女情緒支援計劃,計劃先後舉辦了三場離婚再婚法律講座、輔導服務及家長學堂。 明光社委託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將輔導服務及家長學堂作成效比較 – 透過服務使用者及其子女填寫前測和後測的問卷作量化評估,亦邀請部份參加者作深入訪談,以了解哪一種方式較能有效幫助離婚再婚人士面對問題和改善親子關係,冀望作為業界參考,並推動更多人認識離婚再婚家庭的需要及鼓勵投入更具成效的服務幫助他們。 另外,明光社整合了法律講座、輔導服務和家長學堂的經驗,編製一本針對離婚再婚家長需要的家長手冊 – 「不一樣的家庭」家長手冊,以供離婚/再婚家長及助人者參考。現就此舉行發佈會,詳情如下: 日期:2024年6月8日 (星期六) 時間:上午10:00 – 中午12:00 地點:突破中心地庫禮堂 (九龍佐敦吳松街191-197號) 講員: 李樹甘博士 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分享研究結果及建議 曾潔雯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 榮譽副教授、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註冊社會工作者 專題短講: 如何協助離婚再婚家庭中的子女適應家庭轉變 對象:離婚再婚人士、社福界同工、教師、教牧同工及有興趣的人士 費用:全免 備註:參加者將獲贈「不一樣的家庭」家長手冊一本 名額: 100名 查詢/報名:https://www.truth-light.org.hk/project/2023/child_centered/pressconf/form

Read More »

「在家長教育場景中重尋爸爸的蹤影: 策略與出路」圓桌會議

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與維護家庭基金合作策動的跨界別家庭研究平台,連同另外六間合辦社會服務機構,一起於2024年2月26日假香港樹仁大學,舉行名為「在家長教育場景中重尋爸爸的蹤影: 策略與出路」的圓桌會議。 圓桌會議詳情見維護家庭基金網頁 香港樹仁大學研究:  受訪爸爸「不太清楚自己可以為孩子做甚麼」 會議由維護家庭基金總幹事溫南聲先生作歡迎,並邀請在場嘉賓輪流表達一個貼切的用詞去表達爸爸這個身份,作為暖場的小活動。各嘉賓的答案極有創意,亦發人心省。活動後,由李樹甘博士 (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再次歡迎各位,以及簡報研究結果。結果簡報印在當天場刊之中。 其中一個結果,便是被問及父親參與教養所受的三項限制。四個不同角色(父親、母親、 子女及專業人士)在44個列項中,不約而同地剔選了「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和「不太清楚自己可以為孩子做甚麼」為兩大主要因素。除此之外,父親和母親均認為「侍產假不足夠」是要素之一,子女則認為「和太太的夫婦溝通並不理想」是要素之一。至於專業人士則認為「不懂如何教養孩子」是重要影響因素。 來賓積極發言  合作重尋爸爸的蹤影 ​在李博士介紹完結研究結果之後,另一位籌委會成員、香港明愛家庭服務高級督導主任余紀讓先生成為了是次會議環節的主持人,並引領各位參與的來賓積極發言。維護家庭基金一直深信,搭建跨界別知識平台是重要的長遠發展策略,非常值得。而且家庭價值和兒童福祉是跨界別議題,涉及教育、社福、醫學、宗教,值得長遠在學術和實踐兩方面下功夫,以協助不同群體支援家庭。感恩今年已經是第九屆和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一起推動這個研究平台。在二月底二十多位出席的專家好友中,不乏醫生、校長、社福總幹事、辦學團體領袖、學者、專業社工等,一起討論如何在未來家長教育的場景中,重尋更多爸爸的踪影。 李樹甘:  社會應該採取一系列措施,提供資源、政策和培訓支援每位父親 帶領今次研究的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李樹甘博士表示:  父職內涵的定義和演變一直是家庭研究領域的重要議題。 隨著多元性別意識的抬頭以及家庭結構發生變革,現代父親除了負擔家計,更被期望積極參與家庭生活,與伴侶分擔教養子女之責。是項研究希望透過綜合不同家庭成員的視角和觀點,掌握現今世代對「父親」角色的定位和期許,以助制定全面適切的政策和支援措施,促進更平等、更和諧的家庭關係。 研究的結果顯示,現在的父親對父職的認知和實踐程度都有所提高。然而在個人因素和外在環境的壓力下,仍有不少有障礙有待跨越。其中,過去三年的疫情為家庭生活和關係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或許對家長尤其父親教養能力的表現和信心產生負面的影響,令父親參與教養整體評分下降。除此之外,拘於工作時間過長和教養知識不足,父親在與子女建立親密關係上仍受到一定程度的掣肘,子女普遍對父親關懷與陪伴能力並不抱有太大的期望。 面對這些挑戰,社會應該採取一系列措施,提供資源、政策和培訓支援每位父親。不同的培訓課程能提高父親的教養知識和技巧。靈活的工作政策,例如侍產假、彈性工時和遠程工作選項,亦可使父親更容易平衡工作和家庭責任。這些舉措將有助於鞏固家庭關係,從而建立更幸福的公民社會。 溫南聲: 今天的爸爸角色實踐和夫婦之間的親職協作,都仍面對期望與失望之間的張力   維護家庭基金總幹事 溫南聲先生 回應亦表示: 喜見今次研究再次帶動關心家庭價值的各界友好聚首一堂,共塑香港爸爸未來的新使命。從研究結果看見今天的爸爸角色實踐和夫婦之間的親職協作,都仍面對期望與失望之間的張力。而爸爸面對的挑戰有些是來自家庭本身,另外有些是來自社會。 無論如何,我們今天有責任跨界別共同建構更有利孩子成長的爸爸新角色,為下一代孩子福祉努力。 大致上各嘉賓發言時,都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議去吸引更多爸爸參與家長教育、參與孩子的成長機會。在此,溫先生呼籲各位僱主在職場工作的條件和安排上,能讓父親們同樣有機會在日間參與孩子學校的活動,親眼見證孩子在各種能力上的發揮及表現的機會。 而學校及社福機構能提供多類型的家庭活動選擇和設計,讓父親們感到被接納,同樣能在孩子和家人面前一展所長,顯示父親與孩子相處時獨特的一面。 同時,服務男士的團體能協助父親們更了解自己及伴侶在婚姻相處上的挑戰,明白經營婚姻有助做好丈夫的角色。我們又期望大學學者能開展更多建立父親和子女關係的研究和服務計劃,透過加強父親對孩子產生的正面影響,以及早預防整體青少年人口在成長階段可能產生的各種社會和家庭問題。 最後,溫先生呼籲政府當局及立法機關,能推行更多有利父親履行家庭責任的法案和政策,並能對青年人提供更理想的生活條件,創造更適合兒童成長的環境,讓有意承擔父職的青年能選擇建立幸福家庭。 衷心感謝以下各界別的獲邀嘉賓答應出席下午的圓桌會議,在家長教育的場景中,重尋爸爸的踪影 (排名不分先後) : 譚金蓮女士 –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副主席 陳少華先生 – 香港樹仁大學校友會會長 李卓燊先生 –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會務總監

Read More »